阅读历史 |

第72节(3 / 5)

加入书签

种植在山间,卑职也曾亲自带官兵去围剿,奈何当地山民凶悍,官兵旧不习练~以至于功败垂成。”说罢牛知县跪倒在地,“请都统大人降罪~!”

徐天宝看了看那处枪伤,说道:“你也算尽了力,我哪能再降罪?不过,你所说的山区一带的鸦片烟匪当真如此凶悍?”

牛知县说道:“烟匪以张桐轩为首,配有快枪,人数不下千人~!”

“有千人之多?”熊希龄一怔

牛知县说道:“真正的亡命之徒不过百人,但是一旦官兵围剿,那些平日里种植鸦片的山民也会与烟匪为伍。他们熟悉当地山川地形,而官兵远道而来,因此多次围剿都铩羽而归!而且~~”

“而且什么?”徐天宝问道

牛知县小心翼翼地说道:“据说张桐轩背后有日本人支持!”

“鸦片战略~~”徐天宝喃喃道

熊希龄诧异道:“何为鸦片战略?”

“鸦片战略”是日本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强制种植并专卖鸦片的行为的总称。之所以称其为“战略”,是因为日本制订这一政策时,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完整的政策措施。整个工作由军部、特务机关,以及政府下属的“兴亚院”负责。兴亚院是当时日本负责中国被占地区工作的部门,以日本首相为总裁,外相、藏相、陆相和海相为副总裁,后来逐渐演变为“大东亚省”。由此可见,“鸦片战略”是由日本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有组织实施的,并非侵华日军的自发行动。“鸦片战略”成为日军获取侵华军费和削弱中国民众反抗能力的重要手段。日本军方断言,“中国只要有40%的吸毒者,那它必将永远是日本的附属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日本攫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同时在辽宁开始了鸦片走私活动,并制定了最初的鸦片政策。

徐天宝答道:“简单来说,就是日本打算让鸦片肆虐华夏大地,让我四万万同胞统统变成大烟鬼,变成一具具没有精神和灵魂的行尸走肉,变成麻木的奴隶,日本人便可以乘虚而入,夺占我大好河山~~”

熊希龄重重地一排桌子,骂道:“狼子野心~”

●●●●●●●●●

自晚清鸦片生产合法化,鸦片产量大增以后,形成了鸦片生产的基本格局:西南和西北地区从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中国鸦片生产的主要产区。当然,由于晚清和中华民国曾实施过禁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鸦片生产有过萎缩,但不久又恢复原样。因此,鸦片生产格局并未有多少改变。

罂粟的栽种,因品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播种、收获时间和效益。从罂粟品种来看,全国各地都有适宜于当地生产的罂粟种类,而且各个品种都适当种植,以便综合利用地利、人力和劳动时间,获得好的收益。种植罂粟、收割汁液,制造鸦片,在一些地区成为贫穷百姓养家糊口,甚至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在罂粟种植区,有不少人因此而暴富。如在四川金阳县的派来乡,有一个名叫阿熟的富裕农民,原有可播50斤包谷种的土地,没有农奴。改种罂粟以后,每年可收200两鸦片。他将鸦片贩卖给汉人,并放鸦片高利贷(借1两还5两)很快发财暴富。他后来又买了4个农奴和可播种150斤包谷种的土地。

改种罂粟可以致富,是因为鸦片的价格贵,因而种罂粟的比较效益高。如上文所述,在陕西渭南,一亩地种植罂粟,一般可收获百十两鸦片,一两鸦片可兑换20斤小麦,以一亩地生产100斤鸦片计,即可兑换2000斤小麦,而当时种植一亩小麦,至多收获百斤。因此,鸦片可以算是“高效作物”,种植鸦片从而容易发财致富了。正是由于种植鸦片的比较效益高,因此一些大土地所有者大规模地、成百亩地种植罂粟。罂粟花开时,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红白黄粉,五彩杂陈,形成了特有的鸦片风光。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罂粟鸦片这一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生产,中国人也投入了极大心血和精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鸦片生产景观,赶大烟场则是其中独特的景观之一。

140烟毒2

热河一代,赶烟场最兴旺的要数木兰围场了,这座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热河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道光继位后,秋狝之礼废止,1826(道光三年)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它逐渐衰落下去了。现在,作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的木兰围场,只是当年皇家狩猎场的一部分。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原始森林被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