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3节(2 / 4)

加入书签

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朕决定同大唐议和。”

议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想想连年的征战的确是给财政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如果能够议和,先维持暂时的平静发展生产也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反对,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话他们就都懵了,武曌继续说道:“届时朕会退位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义。”

虽然李重义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长辈,所以称呼他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神皇要退位当太皇太后?wtf?为什么?

整个大殿都被武曌这连番轰炸炸的魂不守舍,狄仁杰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刻站起来躬身说道:“神皇有命,臣不敢不从。”

狄仁杰的心一直是向着李唐的,他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其实是因为武曌做的很多事情都十分符合他的价值观,但是如今能够让大唐从分裂状态继续走向和平统一,他是十分开心的。

他开心了自然就有人不开心,更多的人不想让武曌这样低头,他们对于李唐而言都属于背叛者啊,神皇退位了还能当太皇太后,但是他们……回家吃自己都是最好的结局了好嘛?

武攸宁浑浑噩噩的走出宫门,他回到家里之后就坐在书房里,满脑子的都是:这怎么可以?

神皇退位了,让那个小皇帝成为天下共主,太子之位跟他就彻底没关系了啊。没有什么比眼看着就能得到却一夕之间失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了。

有那么一瞬间武攸宁也想造反了,不过他先是去找了自己的祖父,武士让知道之后什么都没说,直接就开始联络别人,这一次跟武承嗣那次不一样,这一次估计会有很多人支持武士让祖孙的,毕竟他们也要担心自己的人头。

只不过这种事情神皇会不知道吗?武攸宁他们还在开会思考着怎么篡位的时候,武曌就派武玄辉直接带兵将这些人堵在了楚王府。

洛阳的不安分分子都被看管起来,而整个朝廷似乎也陷入了瘫痪——不想这样议和的占了大部分,武曌直接给李显去了国书,相当于昭告天下。

李显在接到国书之后,直接派人以太皇太后之礼将武曌接到了长安。开玩笑,他怎么可能去洛阳?哪怕洛阳现在再怎么方便也不行!

至于大周的其他大臣,李显叹了口气……又要收拾人了,总觉得朝廷上这些弯弯绕绕比打仗还麻烦。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忽然要辞职,这是让李显万万没想到的,因为他们两个一个是张仁愿,一个就是狄仁杰。

187

狄仁杰和张仁愿两个人要走的事情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又似乎……并不意外?说实话在神都那边能够让李显看的上眼的人并不多,张仁愿算一个,狄仁杰算一个,其他还有几个,李显还曾经跟郑玘说过,等两边的朝廷拆分重组之后,他想要给狄仁杰一个宰相之位。

当然这件事儿娄师德也知道,李显当时还担心娄师德不高兴,毕竟宰相多了就会分出权柄,当年李治用了一辈子奠下的大好基业经过这一场内乱也就付之一炬了,李显一想到将来还要努力压制分化宰相的权利整个人都不好了。

尤其是如今郑玘也是宰相了,他分权就相当于分郑玘手中之权,而究其原因不过就是要推举皇权,然而如今的皇权却似乎是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说……相当于他要跟郑玘争权?

我了个大去啊!李显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现在他不想去思考这个问题,他更想去劝劝狄仁杰和张仁愿,这两个人辞官的原因其实他也知道,无非就是跟他和李旦差不多,心中有愧罢了。

张仁愿跟李显交过手,李显把他折腾的苦不堪言,而且李显对这个人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先找到的是狄仁杰。

狄仁杰见到李显就直接跪了口称庶民说的是:“参见殿下。”

李显连忙将狄仁杰扶起来说道:“我之来意狄翁应晓,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如今大唐天下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狄翁这等人才出力之时,狄翁如今却撒手而去,可是对朝廷有何不满?”

狄仁杰平静的看着李显,他听了之后温声说道:“正因为百废待兴,才更不应该让我等失德之人占据朝堂,当年高宗对我恩重如山,我却险些不能保他儿孙,我愧对高宗啊,还请殿下允我为高宗看陵忏悔吧。”

谁是谁非的问题李显一点也不想争辩,这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命题!武曌姓武没错,可是在时下人的眼中,她嫁入了李家就是李家的人了,自古以来,皇帝若是没有亲政的能力,太后临朝的事情并不少见,在必要的时候宁可让自家女人主事也不能让权柄落到外人手里,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了。

谁知道出了个女皇帝呢?李显索性避开不谈只是说道:“狄翁心意我懂的,当年若不是有狄翁左右斡旋,只怕我在长安也呆不安稳,能有今天也全靠狄翁,更何况我总觉得错过的人才能更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昔日逆周之人我能用的并不多,而经过这次分裂,故人凋零,我亦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狄翁若是还要推辞,若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