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乡亲们好(1 / 2)
但今年不一样,南国北方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南江水位下降,宁河几近干涸,沿岸的庄稼也面临绝收的境地。
好在老天保佑,封地上来了个大恩人,那个叫叶子木的兄弟不知道怎么降服了大地主王二麻子,拿出全部家当雇人疏通了河道引入了南江水,沿岸的田地才有了灌溉的源泉。
也多亏了引入了南江水,才挽回了今年的收成,虽然和往年相比,算不上一个丰年,好在王府体谅,减免了今年不少的租子,所以虽然收成降低了,但落在自己手上的粮食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减产多少。
看着眼前马上就要收割的粮食,村民脸上并没有因为减产而变得失落,相反大家都兴致高昂,因为秋收的季节到了。
刘老六割完一茬庄稼,坐在田边稍事休息,本来刘老六是没有田的,但身为庄稼出身的汉子,一到农忙时节就坐不住,主动的帮村里没有劳动力的人家收割,今天刚好村头老大爷家的地需要收割,老大爷就一个人带着孙子,儿子听说几年前打仗死了,老头年级又太大了,下地也不方便,所以刘老六主动的帮他家收割起了庄稼。
虽然刘老六没有庄稼可以收,但这些日子他的日子过的并不错,自从上次李叶带着他成功的打出第一口井后,他会打井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来找他打井的人络绎不绝,甚至隔壁好多村都找上了门来。
当然打井也并不是白打的,有条件的人家多少会给一些工钱,没有钱的人家也都会多少给点粮食什么的,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刘老六带着他们那帮难民一直都在帮人打井。
直到秋收的时间到了,刘老六等人才稍微的清闲下来,用打井赚到的钱给自己建了房子,虽然房子建的不是太宽敞,但比坡面草房子强的太多了。
生活好了,自然时长的念叨李叶的好来,当初要不是李叶的帮助,自己这些人不知道此时在哪里要饭,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只是李叶自从上次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来过这里,也没有一点儿他的消息,这成了刘老六心里的一大遗憾。
所以刘老六把这份感激转变成了对村里的帮助,谁家只要有个啥事儿,都是主动前去帮忙,而且还不要一点儿报酬,虽然刚开始村里对刘老六这些外来户还有一些抵触,后来从帮村里打出水来以后,慢慢的就彻底的接纳了他们。
大家完全融入到了一起,不问姓名,你绝对猜不到他们就是一个多月前才来的难民。
休息了一会儿,刘老六站起身,准备把剩下的那点儿弄完,帮人就要帮到底。
刚站起来的时候,听到河面传来了一阵嘈杂声,刘老六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儿,连忙带着镰刀朝河边跑去。
“好多的大船啊!”
跑到河边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来看船的,江面上一条接一条的大船,一眼看不到头,就算是在河边生活了几十年的本地村民,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多的大船,所以大家都放下手中伙计,跑到岸边看起了热闹。
刘老六望着那些大船也是一阵出神,暗道果然是京城,这些大船在自己老家可是怎么也看不到的,于是干脆也站在河边,和村民一起看起了热闹。
“快看,那些大船怎么朝咱们宁河开过来了?”
大家朝江面看去,果然发现那些大船掉头了,沿着南江直接朝上走去才是到京城的码头,而宁河只不过是一条小支流,不知道这些大船为什么要朝宁河来。
虽然不明白这些大船为什么要来宁河,但大家的情绪立马激动了起来,因为宁河从没就没有来过如此多的大船,大家也都只是在宁河和南江边上远远的见过大船从南江中央驶过。
此刻,不管事老的少的,还是正在干活的村民,大家都跑到南江和宁河的交界处,看着这些大船进入宁河,然后追着这些大船朝里面走,大有一路跟到底的架势……
“宁河什么时候这么宽了?”
李叶站在甲板上,原以为这些大船肯定进不去宁河,准备就停在交界处,没想到到了交界处发现宁河已经不是上次看到了那个宁河,交界处由原来的一丈来宽,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七八丈的宽度,而这个宽度刚好可以让大船通过。
其实李叶不知道的是,在李叶走后,宁河上游的一些村子主动的加入到了疏通河道的大军中,因为不疏通河道,水流根本就到不了上游,庄稼就会颗粒无收。
而见李叶带领李家村的人已经给大家指出了一条生路,现在其他人只要把生路扩宽一些就能让更多人活下来,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为了能引入南江水到上游灌溉,大伙儿齐心协力,人多力量大,基本把宁河和南江交界处的淤泥基本全部清走了,所以宁河才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这些大船才得以顺利进入宁河。
“大家快看,船头上那不是叶公子嘛,他怎么在那大船上?”
听到有人说李叶也在船上,刘老六也朝第一艘大船上看去,果然,恩公的样子一点儿都没变。
刘老六赶忙追着大船行进的方向跑去,一边跑还一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