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节(2 / 4)

加入书签

举旗造反,有多少人会跟着咱们走?”

“这个……”周望无法置言,顿在那里。

林纯鸿又问道:“如果咱们将荆州军全部交予朝廷,将中书府、都督府和监察府解散,又有多少人会同意?”

周望怔怔不能言,不明白林纯鸿为何有此一问。

“这么说,无论咱们行什么政策,总会有一部分人坚决反对,而且这部分人还不少!这就是思想混乱,正是这个局面,使得咱们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

周望皱着眉头,道:“不如在邦泰内部来一次清洗,将一些居心叵测之徒该杀的杀,该赶走的赶走!”

林纯鸿摇头道:“如此一来,邦泰就全完了。邦泰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荟萃天下精英乃主要原因之一。对内,绝不能采取清洗一策,那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关键在于如何区分每个人的忠奸,将每个人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

周望情知林纯鸿说到关键处,忙凝耳倾听,惟恐漏下一字。

“如宋应星、方以智辈,能谈得上对邦泰忠心么?但是,其才能又正是邦泰所缺的,咱们将宋应星安排到工程院院长一职上,既人尽其用,又不怕其反噬!咱们得有这个用人的心怀,方能吸引八方才智之士。”

“忠奸如何分辨,如何抉择,这是个大学问。我认为,看一个人是否会谋反,不应该只想到他是否有谋反的能力,而应该看他是否有谋反之心;而看一个人是否忠诚,则要看他是否有忠诚之条件,而不是看他是否有忠诚之心!”

这话相当拗口,周望听得云里雾里。林纯鸿笑着解释道:“比如,张兆、李蒙申、赵和海、陆世明等人,离开了邦泰,不是亡命天涯,就是死于非命,这类人的忠诚完全可以信任;再如林纯义、李光祖等人,离开了邦泰,不是被酸儒呼来喝去,就是泯灭于人群之中,这类人的忠诚也是可以信任的。再比如张道涵和朱之瑜,他们完全可以投靠朝廷,获得一官半职,封妻荫子也不是不可能,我们姑且称之为谋反,但最近观之,他们无心离开邦泰,便可判定,他们无意对邦泰不利……”

林纯鸿接着说道:“当然,实际上事情会更复杂,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只是我的一点体会而已,最终,邦泰还得靠制度制约。”

周望若有所思,说道:“看来,外来的士子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林纯鸿点了点头,突然露出一丝狠戾之色,道:“我离开荆州后,万一有人妄图作乱,还请岳父以霹雳手段镇压!即便是张道涵、朱之瑜,也不要放过!”

周望神色严肃,郑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股只有在沙场上才能看见的的狠绝。

喘息之机

整个大明,最先意识到朝廷处理林纯鸿失策的不是别人,正是纵横四海的军阀郑芝龙!

作为游离于大明体制之外的军阀,郑芝龙观察大明局势的角度与林纯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毕竟,两人都在考虑如何钻朝廷的空子,伺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如果郑芝龙与林纯鸿能坦诚交流,两人定然惺惺相惜,互相引为知己。

不过,两人关系到此为止,绝对不会成为亲密的战友,决定这一切的不是别的,正是利益。

料罗湾大海战后,损失惨重的荷兰人无法给予刘香更多的支持,在郑芝龙与林纯鸿的联合打击下,刘香日益窘迫。

刘香覆灭在即,郑芝龙与林纯鸿就面临着海洋利益如何瓜分的问题。当两家实力相当时,才有可能达成协议,共同瓜分海洋;而当两家实力差距过大时,战争或许就是唯一的选择。

郑氏集团中,鼠目寸光的海寇比比皆是,只看到了张兆、赵和海炮舰不过十余艘,就产生了一举消灭赵和海,彻底掌控大明四海的野望。

虽然这种观点在郑氏集团中甚嚣尘上,不过,郑芝龙却一直保持清醒。

“失去了海洋,我们还可以卷土重来,但是,如果失去了陆地,我们只好到处漂泊,做那没本钱的买卖,最终的命运就是被中央政府剿灭!”这是当初李思明说的一句话,郑彩转呈给郑芝龙,被郑芝龙牢牢记在了心里。

这句话原本被用来威胁郑芝龙,促使郑芝龙做出让步,分了一杯羹给林纯鸿。但威胁的话有效,正说明这话说的是实情。这句话非常尖锐地告知郑芝龙,如果与林纯鸿互相争斗,林纯鸿永远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在林纯鸿还在荆州与朝廷、匪寇纠缠不休时,郑芝龙就感到了一丝无奈,更何况,现在林纯鸿即将成为广东总兵,其战略优势更加明显,两家真的还是实力差距过大么?

郑芝龙作为军阀,也在背后长了一双眼睛,时时刻刻关注着朝廷的动态,当接到兵部任命林纯鸿为广东总兵的消息时,他正在调兵遣将,将麾下编为三个编队,试图一举剿灭刘香。

郑芝龙气急败坏,大骂道:“鼠目寸光!鼠目寸光!难怪被贼寇和胡虏折腾得奄奄一息,这样的朝廷,不灭亡简直没天理!”

本来郑芝龙乃大明唯一的实力派军阀,却窜出个林纯鸿,不仅在腹心之地混得风生水起,现在还被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