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节(1 / 4)

加入书签

唐文介掌管军政司后,凭借着深厚的律法功底,将都督府的升职升衔、奖惩诸事整得清清爽爽,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肯定。

这次,林纯鸿率军北上,又将唐文介带在左右,任命为行营军政总管。

“唐总管,此次前来,所为何事?”林纯鸿不等唐文介行礼,直接问道。

唐文介一丝不苟地行过了军礼,回道:“回军门,自高贼大规模纵兵劫掠后,荆州军内部有一忧、一喜,需要向军门汇报。”

“哦?忧在何处?喜在何处?”

唐文介拱了拱手,慨然道:“一忧在于军心涣散!荆州军中,兵丁入伍之始,军门就着力教导,荆州军乃父老子弟兵,拼死作战,只为保护父老乡亲不受贼寇、外虏荼毒,只为生我养我的家园不受荼毒。这些年来,军门说到做到,荆州军遮护了湖广一府二州,给父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世外桃源。兵丁们深感军门之恩,将军门的教导深深地刻入了骨子里,一刻也不敢忘!然而,现在南阳父老受到了贼寇的肆意掠杀,请问军门,兵丁该作何感想?”

唐文介说了这么多,林纯鸿将其归结为一句话:荆州军是有信仰的军队,现在信仰受到了冲击,荆州军面临着军心涣散的危险。

林纯鸿刚想辩驳,哪想到唐文介滔滔不绝地说道:“此乃一忧。一喜在于,兵丁亲眼目睹贼寇残害乡民,无不愤恨于胸,发誓要与贼寇决一死战,军心可用,士气可用!”

说完,唐文介拜服于地,道:“属下恳请军门出兵迎击高贼,为了荆州军,更为了南阳的民心所向!”

林纯鸿上前扶起唐文介,道:“唐总管放心,这三日之所以按兵不动,非为袖手旁观,实为等周都督和桐柏弓兵!现在,周都督已至新野,樊逸周率桐柏弓兵赶到南阳,迎战高贼时机已到……”

林纯鸿转身大喝道:“来人!擂鼓聚将!”

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响起,大规模征战,即将开始……

主动出击

难民问题、军心不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质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只要能彻底围剿高迎祥,这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虽然高迎祥麾下不下十五万,但在林纯鸿眼中,却如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林纯鸿相信,仅凭手中的虎啸军、天武军和骠骑营,就可以击败高迎祥,让其沦为丧家之犬。

这并不是狂妄自大,而是林纯鸿根据大量的数据做出的判断。周望率军与贼寇周旋半年余,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当荆州军阵势严整时,在盾车的遮护下,贼寇之骑兵根本就无法靠近战阵。即便荆州军骤然遇骑兵突袭,凭借灵活、攻击防守俱佳的战团,也不会陷入崩溃,甚至还有反击的能力。

虽然万余大军足以击败高迎祥,但不足以将高迎祥彻底围剿。林纯鸿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待援军的到来,为围剿高迎祥创造战机。

当众将听到隆隆的鼓声后,立即抛下手头的事情,心急火燎地赶到中军帐。到了中军帐后,见林纯鸿面色沉静,按剑而坐,众将无不激动万分,期盼已久的大战终于来临!

三鼓已过,林纯鸿霍地站起身来,扫视众将一圈,厉声道:“贼寇蹂躏乡里,杀我乡亲、辱我姊妹,荆州军与贼寇势不两立!”

说完,他怒不可遏,双手握剑,狠狠向案台斩去。只听见砰地一声,案台一角被劈斩而下,掉在了地上。

林纯鸿剑指案台,吼道:“此战诸位当缪力向前,若有作战不力者,当如此台!”

众将悚然,无不敛声屏气,静听林纯鸿之军令。

“樊逸周!”

樊逸周站在队末,没想到林纯鸿第一个就叫上了他,心里一激动,差点摔倒在地。他连忙收摄心神,上前半跪于地,大吼道:“末将在!”

“率领桐柏弓兵,全力维持难民秩序!若难民出现暴动,唯你是问!”林纯鸿声色俱厉,杀气腾腾地吩咐道。

也难怪林纯鸿第一个叫上了樊逸周,毕竟,荆州军与高迎祥大战时,一旦难民出现骚乱,势必后方不稳,很可能导致会战失利。

樊逸周大喝一声:“末将接令!”,然后依然退到队末。

“徐允!”

“属下在!”

林纯鸿令道:“立即从难民中招募民夫,协助常书丹转运军粮!转运军粮五十里者,军粮四分之一归其所有;转运一百里者,一半归其所有;转运两百里者,全部归其所有!”

徐允本在桐柏负责民政一事,接到林纯鸿的紧急征召令后,与樊逸周一道来到南阳。林纯鸿将管理难民一事交予他,令其竭力蛊惑难民南下。

不过,此事并不太成功,难民聚集在南阳附近,不仅缺乏粮食,还缺乏冬衣,随时处在暴乱的边缘,让徐允焦虑万分。此时,林纯鸿谋划让难民转运军粮,可谓构思巧妙,毕竟,襄阳离南阳不过两百多里,在难民不愿意离开南阳的情况下,能让难民自己运送粮食自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徐允大喜,如同卸下万钧巨担一般,回道:“属下接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