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1 / 4)
孙可望、刘文秀得知后,立即调集大军围堵矿工。由于事发突然,百余人逃走了五十余人,余者不是抵抗致死,就是服毒自杀,一个活口都未找到。
孙可望大怒,略加调查,发现这股矿工乃新近招募,而且还从罗汝才的熊耳口方向而来。孙可望立即认定是罗汝才背后捣鬼,立即将所有新募矿工全部屠杀,还准备兴兵攻打罗汝才。
刘文秀到底冷静些,苦劝孙可望不可擅自兴兵攻打罗汝才。但孙可望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劝,亲率本部人马望熊耳口而去。
出于直觉,刘文秀认为这事绝不是这么简单。他注意到调查中一个细节:袭击张献忠的矿工全是陕北口音!也就是说,这帮人全是他的老乡。
新近招募,又是陕北人,刘文秀联想到最近驻扎在葡萄岭的孙传庭,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孙传庭的秦兵,几乎全部是陕北人!
刘文秀马上将所有事情串起来一想,认为这些都是朝廷的阴谋!
刘文秀立即派人通知孙可望,要求孙可望回兵。但是,磨沟口与熊耳口相距并不远,孙可望已经与罗汝才交锋,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罗汝才全无准备,初一接仗,吃了大亏。但罗汝才有曹操之匪号,自然不是浪得虚名,待他醒过神来,全力调兵抵挡孙可望,战局方才稳定下来。
不过,势均力敌的战斗,也是最为惨烈的战斗,双方的损失急剧上升,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待刘文秀将此事向双方说透,双方各自退兵,清点之下,后悔得直跌脚,短短的半个时辰的交锋,双方损失精锐达四千余人。
无论是罗汝才、还是孙可望,皆怒火中烧,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在朝廷身上,觉得朝廷出尔反尔,绝不可信。
既然朝廷不可信,什么狗屁招抚自然不必理会。考虑到卢氏之南,荆州军重兵把守,虎啸军又往徐家湾急赶,罗汝才、孙可望和刘文秀立即率领大军沿着奎岭河河谷,仓皇往洛南方向逃窜。
收到暗桩的汇报,陆世明一眼就看出了幕后操纵之人:孙传庭,他跌足长叹:“都督费尽心机,方才握住了张献忠和罗汝才,当做筹码向朝廷讨价还价,没想到孙传庭奸险至斯,万余大军是虚,而百余刺客方是实!举手之间,将筹码敲得粉碎!耻辱啊,耻辱……”
林纯义问道:“要不派骠骑军和龙武军追击贼寇,将贼寇逼回来?”
陆世明脸色灰败,黯然道:“不用了。贼寇现在是惊弓之鸟,只会拼死逃奔,哪会让骠骑军和龙武军找到机会?再说,孙传庭十有八九会挥师翻越葡萄岭,阻截贼寇,我们追上去,只会为孙传庭做了嫁衣!”
林纯义黯然无语,只好按兵不动。
正如陆世明所料,孙传庭得知磨沟口大变后,立即昼夜兼程,赶往奎岭河河谷,并最终在瓦窑沟将罗汝才、孙可望和刘文秀堵住。
孙传庭的秦兵皆从榆林招募,榆林属九边之一,土地贫瘠,几乎全民皆兵。秦兵装备虽不济,但个个勇悍,战斗力极其出众。贼寇人数虽众,但苦于山地中铺展不开,吃了大亏,大军颓势越来越明显。
更何况,孙传庭还组织了数百选锋,直接瞄准罗汝才和孙可望发动决死冲击。
贼寇根本挡不住,孙可望、罗汝才苦战之下,皆死于乱军之中。唯有刘文秀,见身后并无荆州军追袭,迅速往北撤退,方才逃过一劫。
此仗,数万贼寇大部溃散,少部被杀,正式从贼寇序列中划除,张献忠、罗汝才就此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在后有追兵,前有荆州军堵截的情况下,刘文秀思来想去,只好向荆州军请降。
夭折的妙计
林纯鸿在武昌听闻卢氏大变之后,颇为懊恼,对着马世奇长叹道:“如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皆一时之人杰,一时疏忽,竟至前功尽弃,可惜了。”
这段时间,林纯鸿在武昌并未闲着,而是为治理武昌殚思竭虑。按照既定之策,荆州集团内部高管争相为治理武昌献计献策,其中马世奇力主在汉江新道以北发展工商、构建大武昌体系、将兴国州从武昌府划出,让林纯鸿眼前一亮,就此被任命为武昌部总管,总辖武昌、汉阳两府。
马世奇也叹道:“朝廷的力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若是朝廷用好这些人,我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河南本是我们占据上风,孙传庭仅仅派出百余人马,就扭转了颓势,变成了旗鼓相当。如果没有意外,河南当如安庆一般,成为一潭死水。”
林纯鸿摇了摇头,并不接马世奇的话,而是下令道:“中原行营留在卢氏已无作用,传我命令,令林纯义率领大军返回南阳休整,准备扩军事宜。至于刘文秀,立即送往宜都武备学堂。”
张献忠、罗汝才覆灭,影响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熊文灿试图通过招降贼寇而建功立业的打算成了泡影。熊文灿没有了这份功劳,要想直接在朝廷捞取高位,势必更加困难。
荆州向朝廷中枢伸手的既定进程就此被打乱,如果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