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美学 第68节(2 / 3)
说一个人两三句,就真的只有两三句,难得碰上还看得过去的,一声“还可以”占其中一句,也还剩一句能骂你,反正怎么着也得给你挑一个毛病出来。
仰拍猫咪的,取名“丛林之虎”。
张行止:“树枝这些前景物太杂,对焦不准确。”
侧拍建筑的,取名“黑三角”。
张行止:“卖弄创意是大忌,你的拍摄角度跟建筑没有任何内在联系。”
背拍人站在夜路中央,头顶路灯的,取名“康庄大道”。
张行止:“不知典就不要用典,‘康庄大道’说的是自然光,所以一定在白天。”
……
短短二十分钟就过了一大半,眼看老张越骂越凶,排在后面的人受不了了,瞅准时机就打断了张行止的批人的节奏:“老张等等!我有个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张行止果然停下:“嗯?”
“为什么这几天都不让我们带相机,只让我们用脑子记,然后最后两天再自己去拍?”
张行止顿了一下,对自己身后餐桌上的孩子们问:“有人能代我回答这个问题吗?”
没人吭声。
但张行止没有放弃:“筛选工作大家也做了两天了,应该能感觉出来一点。”
这话一出,才有人开始蠢蠢欲动,张行止点了两个人的名字,让他们起来随便说两句。
起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支支吾吾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主旨就是觉得老张应该是希望他们能精准点操。
“也可以这么说。”
张行止正准备开始讲解,就发现底下的孩子看着他都有些憋笑:“怎么了?”
孩子们齐刷刷冲他摆手:“没什么。”
张行止低头在自己身上看了一圈,没觉出有什么可以作为他们笑点的东西,索性直切正题。
“以前的时候我们拍照只有胶片,按一下快门就是一张胶片,不像你们现在拍完了觉得不好可以直接删掉重来,还可以连拍,可能拍了十几张,最后也只会从里面选一张,我们那个时候胶片是很贵的,没人随便浪费,所以每一下快门我们都按的很谨慎。”
“有时候拍一张照片可能会考虑一整天,考虑一整天的照片,跟你一时兴起拍下来的照片,大多情况下哪个质量更好可想而知,但很多东西又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很考验摄影师对精品的敏锐程度。”
“以前我的老师为了培养我这方面的意识,会让我坐在央美学校大门口画素描,虽然我有基础,但里面随便出来一位老师都是国家级的,让我在他们面前动笔,必须得过自己心里那关,而且我老师不让我用铅笔,只能用钢笔,下笔就改不了。”
“就是希望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学着每一次都力所能及地做到自己极致的好。”
“一个摄影师好不好,不看他拿过多少奖,有多少大范围流传的照片,而看他是否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有稳定的发挥。”
“所以怎样才算稳定的发挥?”
张行止说完这句话,才发觉自己现在上课跟钟亦好像越来越相似了,以前只知道平铺直叙,现在竟然连反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学会了。
然后接下来他还要自问自答,并且抛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东西:“最开始给你们上课的时候我介绍过,我个人把摄影分成四个层次,‘娱乐’、‘创意’、‘批判’和‘诗词’,谁来把这四个层次解释一下?”
钟亦的几个基本法一用,底下学生果不其然活跃了起来,效果立竿见影。
“我记得!‘娱乐’是说曝光不准确的路人水准,拍人连个睫毛都拍不清的那种!”
“‘创意’就比较有创造性的,可以让人产生精神共鸣的。”
“‘批判’就单纯是字面意思了,反正经验批判主义那些东西。”
“‘诗词’啊,‘诗词’就是天赋那一层吧,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哈哈哈哈。”
“是的。”张行止什么时候在课堂上见过学生这么抢着回答问题的,他欣慰了,“所以稳定的水平也可以根据这四个层次来划分,是不是拍出来的每一张照片都能跟这其中的某一个靠上,或者还有另一种说法。”
“看每一张照片能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拍摄者的拍摄意图,可以是完成一个叙事,也可以是一种美学的认知表达,总之你要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觉语言来完成这件事。”
张行止给出了最终结论:“摄影,是逻辑学和美学的经典产物之一。”
话音落下,张行止听到有人带头鼓了掌,然后全班的孩子才纷纷跟着开始鼓。
张行止眉头一皱,还没找出最先鼓掌的人,就听身后猛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厉害哦张老师,偷师很成功啊,应该录下来发给姜院长品品的,我也算幸不辱命了。”
张行止这才恍然明白这群孩子先前是在笑什么,扭身看向背后人的面上满是讶异。
钟亦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从门口进来的,就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