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 第23节(3 / 3)

加入书签

“许主任怎么过来了?”

推门进来的许世达关上房门,打开墙边的一扇柜门,“本来是想你今天第一天上工,来告诉你机器怎么用,没想到你做得很好,完全用不上我。”

怕打扰她读报,许世达特意等到广播关了才进来,从柜子里拿出一打老唱片,放进音箱里,许世达解释,“咱们厂每天读完早报要放两首歌给工人们听,也算是一种放松。”

激昂的歌声响起,林冉接过剩下的唱片,跟许世达道谢。

借着播放音乐,许世达又说了几个广播要注意的事项,很快两首歌就结束了。

“如果今天没什么事情发生的话,你这一天的工就算结束了。”许世达看了看窗外工人渐渐多起来,叮嘱了两句离开了。

原来广播员的工作这么清闲么?难怪有人惦记,收拾好唱片放回柜子里,林冉起身锁门。

吃过早饭,林冉敲响钟家的大门。

这么早的时间,钟骨也刚吃完饭正要往外走,见到林冉过来,又回到院子里放下背篓,“冉冉姐今天来的这么早。”

手里拎着的编织篮递过去,里面是已经熟透的黄西红柿和红西红柿。

“谢谢冉冉姐,”钟骨也不扭捏的接过篮子,林冉为他家带来的好绝不是一两句谢谢能说清的,胶皮鞋和雪花膏的利益足够妈妈买三个月的药物,还能让小粒粒有钱读小学,是他们家的大恩人。

现在家家自留地都是种些能饱腹的土豆和菠菜韭菜等一些小菜,西红柿还是很稀罕的,拿出三个让粒粒拿去洗了,钟骨示意林冉坐在木疙瘩上,起身进了屋里拿东西。

借着几人不在院子里,林冉放下背上的空背篓,把空间里的清凉贴悄悄放进背篓里,直到粗略估算了大概一百斤的重量,这才停下,再多就该被怀疑怎么一路背来的了。算了一下,这半背篓大概装了四千多贴。

做完这些,钟骨端着粒粒洗好的西红柿给林冉吃,坐在林冉对面,“冉冉姐,你昨天给我拿的雪花膏特别好卖,昨儿一下午我就卖了二十多瓶,这是钱你先拿着。”

接过二十几张大团结,林冉感受着钟骨的喜悦,“把东西交给你就是相信你的能力,这次来是有新的东西带给你。”

听着讲解,看着林冉亲自示范了一次用法,钟骨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事物,“这么神奇的东西?姐你真厉害,这也是上海那边搞到的么?”

因为昨天上百瓶雪花膏的出现,让钟骨以为林冉的货源都是来自上海,这种没见过的降温贴也下意识以为上海来的。

已经为清凉贴规划出上万销量,林冉也不介意给它按一个‘上海货’的头衔。

“不过冉冉姐,这个咱卖多少钱啊?”钟骨有些担心。

“两分钱一贴,一包十帖。”这是林冉早就在心里定好的价格。

“比冰棍便宜一分钱,能用几个小时,还不担心吃坏肚子,我拿去试试。”钟骨思索片刻做了决定,石景县的工人们消费水平都不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

城里大多数都是厂里职工,每个车间流水线的人进了车间都是汗流浃背,冰棍吃多了容易闹肚子对身体也不好,这‘清凉贴’也许有市场可图。钟骨带着些担心和对林冉的盲目信任,决定接下这次合作。

“不是让你拿。”林冉却按住了钟骨想要背起背篓的动作。

“我大致算过,咱们县城的车间工人最少有两万人,这些都是潜在的客户,每个工人每天工作十小时,最少得用两帖,那一天下来就有差不多四万的数,一贴两分钱也不过八百块钱,如果都让你去卖,你的小身板累死也卖不了这么多。”

“姐的意思是?”钟骨刚开始有些没反应过来,随机又两眼放光,“姐你的意思是要让我找别人一起?”

“聪明,”林冉夸赞一句,“我们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如果把熟识的靠谱的都集合起来,大家一起卖呢?既能打开销路,又不用亲自跑腿。”

“姐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在黑市这么多年,认识一些靠谱的朋友。”钟骨拍了拍自己,“之前去卖胶皮鞋的时候还有人跟我打听呢,我怕姐不想让人知道把嘴闭的严实。”

钟骨的话,也是林冉担心的问题,如果黑市里一直只有钟骨一个人有好东西卖赚大钱,早晚会有人因为好奇或嫉妒追究货源,那负责供货的自己就会陷入危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