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节(1 / 3)

加入书签

“绘画技巧不知道?”

“是的。”

“画出来的结果却是知道的?”

“……是的。”

虽然他用电脑制作出来的名画看起来匠气,缺少水墨灵动之美,缺少韵味,缺少灵气,缺少各种东西。

但是样子还是有的。

“这还不简单,把样子公布出去,然后让人来研究呗。”

“会有人来?”这回他拿什么来引诱绘画方面的专家?

“不是说那些专家,画画和音乐课不一样。”音乐家经常会好几种乐器,他们的重点都在发出来的声音本身上。

而画家却很少掌握多种绘画种类,通常是一条道路走到黑的。

“我是说人,所有普通人。”

宁桦瞬间眼睛亮了,直呼教授我爱死你了就挂断了通迅。

“宁?”

“知道了x知道了y,求问z是什么的时候,不知道答案,还不能一个个试吗?全宇宙有那么多人呢!”

一张悬赏公告出来了

华夏国画悬赏。

如图,谁能用毛笔,水,墨还原出这张图。

甚至是其中一部分,赏金百万。

☆、 五条决心

老规矩,简单的通告吸引眼球,下面的条条款款一大堆。

细节的表示,我们土豪,我们有钱,但是不是所有人随便涂鸦几笔就能拿走钱的。

另外,一时间没灵感的朋友们也别着急。

图不只一张,华夏国画也是有不同的风格的。

若问国画中最有名的是什么图?估计十个华夏人有八个第一反应是清明上河图。

不过清明上河图的还原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宁桦选择了另一副名画。

这幅图的名声完全比不上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五牛图这些能称得上是十大名画的图,但是绘画的人相当有名。

提起绘画,这回是十个有九个人第一时间想起他——明朝著名书画家诗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回忆那段去博物馆蹭空调消磨暑假的岁月,到了书画展区,看着那些以自己的欣赏水平完全看不出好坏的名画的时候,第一个冲着谁去的?

自然是唐伯虎。

书画馆的工作人员恐怕被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唐伯虎的画在哪里。”

倒不是来参观的人对其他书画家一无所知。

宁桦第一幅贴出来的图,正是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落霞孤鹜图》描绘的是高岭耸峙,几株茂密的柳树掩映着水阁台榭,下临大江。阁中一人独坐眺望,童子侍立,远处落霞孤骛,烟水微茫,景物十分辽阔。有诗句中描写的美感。

宁桦顺便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美到让人沉醉的诗句很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还有就是水墨画中注重写意的韵味特色等等。

对了,最后还附赠了一个投稿邮箱。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不是完整的想法也可以,拿不到一百万,若是给我我方研究人员灵感了,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奖金。

宁桦还把他知道的几种最基础最简单的手法展示出来,作为抛砖引玉,方向引领,也作为已知答案,这几招已经不给钱了。

除了展示笔法外,宁桦还用这几个已知几招最简单的手法,画了一个芭蕉小鸡图。

芭蕉和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国画启蒙班教得就是这个,当年宁桦趴着偷看的半小时就是教这幅图。

含水量足的毛笔,圆润几下就是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墨水在宣纸上微微化开一小部分自动变成了小鸡的细细绒毛,只要用细笔勾勒一个圆滚滚的肚子、爪子、眼睛和小嘴就成了。芭蕉同理,宛若刷油漆一样的豪迈动作,能让小朋友们轻易得画个大概出来。

最后的成图效果哪怕是最糟糕,也至少能看出鸡和叶子,不至于太过打击小孩子自信。

两张图放在那里,一个是轻易能掌握的,一个是让大家看着就觉得望之生畏的,对比还真不是一般的鲜明。

不过宁桦在科特色教授的提醒下,弄出来的这一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效果简直好得不能再好。

有人第一时间跳出来喷,舜罗的考古学家们果真都死光了,然后被一大波画家喷回去,这样才是对的!!搞文物的懂什么艺术!!!

画家们的想法也果然和搞音乐的不一样,画家们选定了一种绘画方式后,就一个劲儿的突破自己绘画技巧,别的画都是用来补充自己的技巧的。

历史上看到另外一种画法,惊为天人,立刻放弃以前所学,重新开始,这样的人有吗?有,凤毛麟角。

现在的诸位画家们,就算再对华夏的水墨画感兴趣,也基本不会放下手中的画笔,最多是当业余爱好来插手一下,不会如同索密尔达大师一样,潜心研究和学习。

而且各种艺术技巧是怎么来的?凭空掉下来的吗?还不是人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