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节(1 / 2)

加入书签

沉沉的拥吻间,叶嘉听见沈知韫平静的声音,“他这么讨厌吗?”

“……嗯。”叶嘉趴在他怀里,轻声喘息。

沈知韫便笑:“那我让李明知把他调走。”

叶嘉一愣,不明白他怎么忽然说这个。

沈知韫虽是特权阶级,但很少使用他的特权,比如利用身份给叶嘉谋取工作上的便利等等。他总是很放心的让叶嘉自己闯,只默默在身后为叶嘉保驾护航。

就连李明知都感慨过,希望所有金主爸爸都能像他一样明智。

如今罕见的想用特权直接调走一个人,叶嘉惊讶大于疑惑,沈知韫温柔的摩挲着他的后腰,眉眼却没在车内的光影中,捉摸不透。

叶嘉更担心他的情绪,他主动撑住沈知韫的肩膀,凑得近了些,亲亲沈知韫的眉眼,声音放得很轻,“没事的,知韫哥,都是过去的事了,我没这么小气。”

他全然不明白沈知韫在因为什么而低气压,只笨拙又温柔的哄他。

沈知韫眸色很深,电视台既能露面又能涨资历的节目很多,怎么偏偏就要来闹过矛盾的叶嘉身边。

他眼底有些隐藏很深的冷意。

叶嘉安抚的亲了亲他的下颌,碎碎念着,“我真的不在意这些事啦,知韫哥,不要生气了。”

“……嘉嘉。”思绪被柔软的吻打断,沈知韫失笑,继而无奈的叹息一声,空气中让叶嘉紧张的紧绷感随之消失,叶嘉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沈知韫捏了捏他的指尖,温柔的回吻他,声音却不轻不重的,淡淡道:“他最好不要再来招惹你。”

作者有话要说:

沈总:小白莲滚na!

警惕jpg

-

叶嘉虽不明白沈知韫为何这么反感连安笙。

但他很听话,接下来一段时间,除非必要,不与连安笙产生任何交集。

节目大纲经过一周的打磨,正式过审。

星期六,几人包车前往海市市郊。

随着距离的远去,城市的繁华逐渐抛于眼后,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楼大厦消失,重新出现在面前的是一片片树林与自建房。

非遗传承人姓唐,叫唐东文,目前住在南城。

按照地址拐过一条又一条道路,紧接着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数不清的弄堂。

红砖房高约两层,狭窄拥挤的挨在一起,墙壁上突兀的延伸出金属晾衣架,上午十点左右的太阳高悬,阳光灿烂,床单被罩随风飘摇。

一束束电线缠绕成一团,嵌在一楼门窗上方,弄堂很整洁,没有垃圾,但随处摆放的板凳、电瓶车,无一不彰显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弄堂是海市的文化。

从这弄堂一角,能窥见数十年来海市民众社会生活的变迁。

这个点较为清闲,各家门口都坐着老伯伯老阿姨,堂口栽着一棵大榕树,树叶如冠,洒下清凉的绿荫。

几个老大爷在下象棋,穿着汗衫,摇着蒲扇。

郝悦上前问了路,带领叶嘉几人去拍内景。

三个新人跟唐秋风站在堂口,支起三脚架,拍摄外景。

唐东文的家住在弄堂当中的一间,两层小楼,自带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满了盆栽,生机盎然,角落支了个遮阳棚和八角桌,桌上摆着茶壶、茶叶,极有文人气息。

唐东文穿着中山装,面容儒雅,五十多岁的年龄,深邃的眼睛显示出他深厚的阅历,堂屋里坐着他的儿子和儿媳妇,两人热情的表达了对电视台来访的期待。

“唐先生,”郝悦笑着上前,“我们来拜访您了,没来晚吧?”

“不晚。”唐东文笑道,“你们愿意了解面塑文化,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昨晚犬子临时给我收拾了个工作间,把我近些年的作品全摆进去了,我带你们参观参观?”

郝悦自然欣然同意。

工作间在一楼,空间不大,叶嘉跟郝悦进去,郝悦负责了解、沟通,叶嘉负责拍摄,面塑文化在华夏已有千年历史,自汉代开始传承。

唐东文工作室里摆着面塑的几个经典创作,《三英战吕布》、《贵妃醉酒》、《仕女图》等等。

唐东文前段时间才代表面塑文化在海市文化节上得奖,得奖作品暂时还在全国巡回展示,是自创作品,叫《步步生莲》。

雕刻的极为精致,细节处栩栩如生。

面塑文化最有名的传承人是“面人潘”,初中课本里有学过,后来面塑文化持续改进发展,该面为泥,于是又出现了泥塑。

郝悦来之前做了许多准备功课,跟唐东文聊的不亦乐乎。

叶嘉拍了一个小时,悄无声息的退出房间,和施吕交班。

一个人的体力和精力有限,再撑下去画面质量会受影响,因此组里大多每隔一小时就换个人上场。

“你去外面看看唐秋风他们。”施吕接过相机,“他脾气暴,一下领三个新人,我怕他没耐心。”

叶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