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5章 第二位动作导演(2 / 3)

加入书签

的操作模式,他们的剧本主要针对香港、东南亚地区的观众。

而《神话》、《龙在少林》除了面对香港、东南亚地区的观众之外,还要考虑大陆方面,特别是《神话》更是要打向好莱坞市场的,这些剧本必须要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王小虎写完《龙在少林》的故事大框,准备打电话让元彪、李连杰等人来办公室免谈之前,洪金宝拿着一个剧本敲门进来。

“阿虎,我有一个剧本想拍,你先帮我把把关。”

王小虎停下笔,将剧本拿过来一看名字顿时笑了:《三德和尚与稻米六》,然后看看编剧的名字是一个叫黄枫的人。

“黄枫?这不是当年拍摄《夺命金剑》的那个导演吗?”王小虎抬起头问道。

那是1971年11月,王小虎重生不久就和元彪投靠已经做武术指导的洪金宝,就是因为在《夺命金剑》中拼命表现才引起圈内人的关注,黄枫就是《夺命金剑》的导演。

想想已经六年过去了,当年自己还是个小小的龙虎武师,现在却是圈内首屈一指的娱乐界大亨了,而黄枫在拍摄完《夺命金剑》之后,又拍摄了《山东响马》、《合气道》、《中泰拳坛生死战》、《黑路》、《跆拳震九州》等电影,今年的暑期档还有他导演的新片《四大门派》呢。

只不过《四大门派》的票房并不是很景气,上映12天仅收获124万港元的票房,院线直接将其撤下来了。

洪金宝说:“嗯,他几年前看了我拍摄的《败家子》后,感觉这类的电影还有些可以拍的题材,前阵子就递给我这个剧本。”

王小虎点点头,在记忆中《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是洪金宝70年代末难得的经典,作为洪金宝首部编、导、指、演的功夫片,三毛虽未完全脱开此类型片的老套,但加入了诙谐的元素,并应用了立体化的镜头变换和剪接手法来丰富动作表现。之后的姐妹篇《赞先生与找钱华》同样被成为洪金宝早期作品的经典制作,你可以在片中看到洪金宝还不算肥硕却灵活十足的身影。

如果按照王小虎现在的想法,这类型的电影完全不用拍摄了,毕竟七小福兄弟在自己的带领和教育下,已经渐渐形成了各自的动作风格,当年《败家仔》、《醉拳》已经掀开了功夫喜剧的大门,这类型的电影拍摄一部两部无所谓,但是一旦多了,观众们就会审美疲劳。

何况现在《警察故事》上映在即,香港功夫片领域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篇章。

“三毛,你真想拍?”王小虎抬起头望着洪金宝问道。

洪金宝嘿嘿一笑,使劲点点头说:“想拍,太想拍了,上次的《败家仔》没拍过瘾,再说这种类型的电影票房并没有饱和,德宝除了一部《七小福》外还没有别的作品,必须要打打市场的知名度啊。”

“也好!”王小虎将剧本大致看了下后说:“不过这个剧本必须要修改一下,最好你有自己的东西在里边。”

“嗯,我会这样做的。”洪金宝说完这番话同时又递上来一份预算书,“我大致算了一下,成本大约不到八十万港元,在咱们公司应该算是小成本了。”

“好,正好《警察故事》快上映了,你可以进行综合宣传。”王小虎对于洪金宝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支持,毕竟三毛这几部电影在功夫片的历史长河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喜剧功夫片,自己没有理由不让他拍摄出来。

7月底,《警察故事》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后期制作,可以说这是协和公司成立以来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部电影,其他电影后期制作因为投资少,动作场面少,无论是剪辑还是后期录音都相对比较轻松,即便是今年的《洪熙官》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搞定。

但是十几天过去了,《警察故事》才完成四分之一,而且还是粗剪,你完全可以想象整部片子浪费了多少胶片。事实上胶片占据了《警察故事》总成本的十分之一,光是胶片的费用足够拍摄好几部普通电影了。

占据成本比重最大的就是演员的片酬,林青霞、林凤娇、成龙、周润发、董骠、冯克安等等都是目前港台地区的一线明星,直接烧进去四百多万港元,另外两个毕竟烧钱的是:道具、保险。

影片中的车辆,布景、炸药、玻璃等等是《警察故事》中消耗量最大的成分,尤其是玻璃,别看着演员们拿头、身体去撞玻璃遭罪,那些玻璃的价钱也不便宜,所以后来王小虎哭笑不得的说:这他娘哪是《警察故事》啊,分明就是《玻璃故事》,影片拍摄完毕后,光是碎玻璃就运出去好几车!

《警察故事》在没有上映之前,王小虎是不会考虑进入大陆进行取景的。趁着这段时间的空间,他开始为《龙在少林》挑选剧组主要人员。

导演的位子当仁不让的交给袁和平来胜任,这是王小虎在今年六月份否定了袁和平递交的《鹰爪铁布衫》剧本后明确告诉他的事情:这种剧本你随便找个人来拍摄就行,你还有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

主要演员分别是李连杰、元彪、周星驰、林凤娇、吴孟达,当然还有从刘家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