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5章 间接帮了艺谋同学(2 / 3)

加入书签

小虎此行的考察情况,虽然副部长已经全面汇报,他还是想听取王小虎的个人建议。

“总体来说这次考察还是不错的。”王小虎非常肯定的说:“感谢党和国家领导对剧组的厚爱,下面的同志们也非常配合,小虎有信心将这部电影拍好。”

黄镇听后点点头,上面这次派给他的任务很重,而且他刚刚上任文化部部长的位置,对于和香港电影公司合作也没有任何的经验,很多事情都要摸索着来,不过根据几天来的交流,他发现王小虎这个人很不错,起码他对待工作方面的态度非常认真,这让黄部长多少松了一口气。

两人正谈论着,忽然办公室内的电话响了起来,黄镇听了一会电话后,立刻眉头紧皱,在电话中说:“你让君武把那个学生的作品送过来。”

挂了电话后,黄镇对王小虎说:“王先生,等会还得需要你帮忙长长眼,北京电影学院推荐过来一个特殊的学生,说那个学生的摄影作品很好,但是他的年龄超出了学院招收的年龄,学院那边感觉放弃这样的学生有点可惜,这不就找到我了。”

“哦?”王小虎来了兴趣。要知道前世的北京电影学院在国际上可是很牛叉的,每年都会有好莱坞的留学生到北影深造,而且北影的教学水平也很高,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从北影出来的演员、导演都是未来国内影视圈的中坚力量。

只是现在的北影在文革后刚刚恢复招生,还是处于启蒙阶段。

两人说话的功夫,有人敲开了会议室的门,被黄部长称作君武的人抱着一些摄影作品走了进来。

“这位是华君武通知,咱们文化部的秘书长,著名的漫画家。”黄镇为两人作介绍:“这位是香港协和电影公司的王小虎先生。”

两然客套寒暄后,华君武说道:“部长,这个学生的作品确实不错,在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是成绩最优秀的,就是超出北影招收要求年龄六岁。”

这时候王小虎已经低头看这些摄影作品了,以他多年导演的经验而言,这些摄影作品并不是很出彩,但是可以看得出摄影者非常有专业眼光,他所拍摄的角度和光线的控制以及对色彩的搭配都是不错的,在这个年头能看到这样的作品,也算是难得的很。

在王小虎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华君武在一边说:“这个学生今年28了,是陕西棉纺厂的一名工人,这次是偷着来报名的,负责招生的秦老师、倪老师说自北影摄影系报名以来,从来没见过摄影基础如此扎实的考生,但是这学生年龄确实超标,哎。”

黄部长并没有说话,而是在等王小虎发言,良久后王小虎抬起头说:“不错,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如果重点培养一下话,应该能取得不错的艺术成就。”

“哦,王先生说是就是了,我相信你的眼光。”黄部长笑着说:“君武,你赶紧通知北影招生办,务必将这个学生留下来。”

华君武高兴的哎了一声,转身就向外边走,却被黄部长叫住:“等等,带着我的批示挑子,免得北影招生办的人为难。”

说罢,黄部长拿起红色铅笔,在草拟文件上这样写到:“根据他的优异成绩,可作为特殊问题,叫进修生或其他适当名义,允他入学深造,告电影学院领导小组,立刻通知”

黄部长写到这里,抬头问华君武:“那名学生叫什么名字。”

“张艺谋。”华君武说道。

“谁?”王小虎大惊,“张艺谋!?”

华君武点点头说:“是啊,难不成王先生认识他?”

认识,太认识了!王小虎心说,老谋子同学可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这些耳熟能详的电影都是老谋子拍摄出来的,而且《红高粱》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其后拍摄的《英雄》被观众喷的一无是处,但是内地票房达到25亿元人民币,是首部票房过亿的中国电影,在北美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达到177亿美元。《英雄》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

就是这样一个牛叉的电影人,竟然会因为年龄问题被北京电影学院拒之门外!

王小虎想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句话竟然成全了张艺谋同学,不知道这是不是缘分了。

“呃,不认识。”王小虎忙道:“只是感觉他的作品不错,确实不错,呵呵。”

等黄部长写好了批条,华君武要离开的时候,王小虎忽然开口说:“华同志,不知道我能不能和这个学生见见面?”

“这个,这个好像不太可能了,因为据我所知,张艺谋本人已经陕西第八棉纺厂了。如果王先生想要见他的话,恐怕得我把介绍信开过去,让电影学院那边和棉纺厂进行关系转移过来,他才能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