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6章 新浪潮落幕(2 / 3)

加入书签

虎当真是说到做到,不仅联合邵氏兄弟的院线在全港进行公映,又在邵氏台湾分公司、新艺城台湾分公司的大力帮助下,将《新蜀山》推向了春节档的高峰。

一部徐克导演,众多影星强强联手,协和特效团队打造,还珠楼主力作改编的《新蜀山》由此打响了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第一场战争。

1982年2月11日,《新蜀山》在香港上映两周,票房890万,台湾、澳门等地区虽然市场不景气,也笼统的交出了678万港元的成绩,距离思远投资的2000万港元还有500万的差距,相信第一轮首映结束后,思远公司拿会成本不成问题。

徐克由于为本片贡献了最多,吴思远封给徐克一个120万的红包,徐克拿到红包之后彻底的放下了心,在吴思远面如桃花般的笑容中递上了“辞职信”,而后拉起施南生的手,大摇大摆的离开了思远公司!

思远的台柱子徐克走了,吴思远愣在当场,甚至都没来得及问徐克去哪家公司高就。

不过很快,吴思远就听到徐克加入新艺城的消息,麦嘉、石天、黄百鸣、泰迪罗宾、曾志伟邀请业内好友捧场,以盛大而隆重的方式欢迎徐克、施南生的到来,在接风宴上,麦嘉表情严肃的将新片《鬼马智多星》的剧本交给徐克,高兴的说:“老徐,这是你上任来的第一个执导话筒。”

由此,新艺城七老怪就位,属于新艺城、成龙、洪金宝等人的时代总算拉开了序幕。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有人欢笑有人心伤。吴思远、陈自强等人无疑是最伤心的,赖以生存的东南亚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愁坏了吴思远,在春节到来之前,他偷偷趁着帮忙到王小虎家中拜访。

“王先生,你无论如何也得救救思远公司啊,东南亚市场倒了,思远公司眼看着就要完蛋了。”

吴思远声泪俱下,一见面就跟王小虎哭诉起来,把王小虎搞的非常尴尬。

“思远,别伤心,别伤心。”

说实话,王小虎此时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吴思远,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吴思远现在恐怕已经如日中天了,别的不谈,前世成龙赖以成名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就是吴思远监制的,这两部影片在捧红成龙的同时,也让吴思远被嘉禾公司看重。

但王小虎提前几年将这两部影片拍摄,并把嘉禾打的解体被收购,导致吴思远一跃冲天的两大主要因素,虽然他在其后自组了思远公司,跟着王小虎的屁股后边炒冷饭,监制出《廉政风暴》、《七百万大劫案》、《香港奇闻》等票房不错的影片,还拉拢的新浪潮各大导演,一时间风光了两三年,但是目前遇到东南亚市场的衰弱,思远公司确确实实陷入了危机。

麦嘉把人家台柱子徐克挖走,无异于让思远雪上加霜。

“这样,不知道徐克有没有告诉你关于《新蜀山》大陆发行的事情?”

王小虎想了半天,无奈对于吴思远的记忆少之又少,谁让他是冷门人物,前世不是著名的动作演员、动作导演或者其他公众明星呢,王小虎只能通过其他方法安慰他。

吴思远一听大陆发行,立刻双眼放光,以《新蜀山》上映两周快破千万的票房成绩,如果在大陆市场发行,那利润肯定海了去了。他当下停止期期艾艾的诉苦,说:“这事徐克曾经提过,只不过以前我曾经做过对不起你的事情,一直没脸找阿虎你帮忙。”

“”王小虎翻翻白眼,心说你今天来找我,难道不是为了这事吗?

“过去的事情还提出来做什么?”王小虎摆手一挥,如果他是小肚鸡肠的人,当年吴思远在媒体报纸胡搅蛮缠甚至抹黑他的时候,他早就趁机反攻。

“是这样,如果你想通过我在大陆发行《新蜀山》的话,有几件事情你必须要搞清楚。”

吴思远忙点头说:“阿虎你说。”

“年前刘家良在大陆闹出的事情你应该清楚吧?”王小虎问道。

吴思远再点头说:“这事我很了解,听说大陆那边因此对咱们香港影视界有很大的意见,连阿虎你的《花木兰》都被迫停机。”

“对,这事之后,大陆对我们的审核制度严格了,并不是随便那部影片都能在大陆发行的。”王小虎说到这里故意一顿,他看到吴思远正竖起耳朵倾听下文,当下笑着说:“不过协和公司在这方面还是有些特殊优惠的,我们公司每年有十个审核名额。”

十个吗?其实不止十个,王小虎这样说只是糊弄吴思远,因为香港这边压根就不知道他和大陆之间的微妙关系。

“如果《新蜀山》想在大陆上映,想要获得这些优惠政策的话,有几点注意事项。”王小虎沉吟说道:“首先,影片必须要冠上协和公司的标志,出品人必须要写我或者阿芝的名字,因为大陆那边只要看到以上两点,就会适当的放松政策。”

“嗯,这个我懂。”吴思远使劲点头,王小虎说的这些他都明白,这样的现象在香港比较普遍,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王小虎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因为那个和票房分红有直接挂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