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5章 猪肉+西瓜+菜膀子=拳拳到肉(2 / 3)

加入书签

,否则没有强烈的代入感。

开篇以一个长镜头缓缓推出叶问迁居旧香港的一个普通民用住宅天台的风貌,镜头由下而上,临楼的旧石砖墙的背光面做前景遮挡,画面明度由暗到亮,画面经过消色处理,刻意做旧,画面灰暗而富于质感。

王小虎悄悄向顾家辉解释说:“这样做主要是让镜头移动的节奏显得很有沧桑感,略带悲情色彩。毕竟有些场景是无法还原五十年代的氛围,必须要动用电脑特技。”

顾继辉连连点头,开口说道:“能不能让我看看整体渲染的效果?”

王小虎知道他要确定影片开头的配乐基调,于是让张宗耀将剪接了一部分的开头播放一边。

顾家辉双臂抱在胸前,眯起眼睛很认真看。

一段不到1分钟的开头,顾家辉前前后后看了三次,良久后他才说:“我已经弄明白这个开头该怎么配乐了。”

顾家辉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屏幕上打雷、下雨的画面说:“我配合点打击乐和打雷声浑然一体,这样听起来会让大家感觉心情沉重,你刚才也说过,香港当时的大环境复杂,叶问来香港的生活肯定是异常困难的。”

“对,就是这种感觉,如果加上点二胡独奏就更棒了!”

听完顾继辉一番阐述配乐的思路,王小虎拍手叫好,没错,看来影片配乐的事情不用他怎么操心了。

王小虎并没有高兴两天,第三天顾家辉顶着一双熊猫眼找上门来。

“辉叔,你这是怎么了?”王小虎见他这幅模样有些吃惊。

顾家辉疲惫的叹口气,坐在剪辑室的沙发上说:“别提了,还不是为了让打斗更加真实才搞成这样吗。”

原来顾家辉在确定了《叶问2》总体的配音方案后,并没有着手开始创作背景音乐,而是从王小虎那里借来一份《叶问1》的电影拷贝,拿回家中来回的观看,毕竟这部影片是在11年前拍摄的,他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发和创新。

在研究《叶问1》的时候,顾家辉发现当年的音乐创作手法确实有点粗制滥造,最明显的莫过于影片交手的时发出的碰撞声音,当年观众们感觉王小虎等人打的精彩打的真实,那是因为他们当真实打实的在动手,连身体接触的声音都是真打出来的。

虽然他非常用心的在创作,但是现在已经到80年代了,在音乐设备方面也更新换代了十几批,当年听起来非常不错的东西现在就有点难以入耳。

所以顾家辉想借用拟声的方式来制造出“拳拳到肉的质感。”

连续琢磨了一天一夜,顾家辉的头发愁白了几根,愣是没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来找王小虎求救,看看能不能从他这里找到创作灵感。

“小虎,你打一拳让我听听!”顾家辉说。

王小虎呵呵一笑,一拳快速打出去,发出霍霍声响。

“要日字冲拳!”顾家辉摇头说。

王小虎照做,短短一秒内打出八九拳,声音异常的响,拳头带动的风速让顾家辉都感觉刺眼。

等王小虎打完,顾继辉点点头说:“我知道怎么拟声了。”

拟声对于大部分香港电影人而言都是熟门熟路,但却没有哪家电影公司做出特色。

一拳打下去,“砰”的一声就完了,这是失败的拟音。

成功的、有质感的,是要考虑到这一拳的力度、击中的部位以及是否会连带着产生其他声音等等。

协和国际虽然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小组,但夏侯墨、夏侯珏姐妹花终究不如顾家辉考虑的全面,在这方面还处于薄弱环节。

王小虎见顾家辉如此上心,当下也来了兴趣,让人把夏侯墨喊过来一起商量对策,越是这种时候越能让自己人学到东西。

“小虎,打拳我不懂,在这方面你实战比较多,你说说一拳正面打中对方的脸应该发出几种声音?”顾家辉皱眉问道。

王小虎揉着鼻子沉吟片刻,说:“一般而言,这套动作会产生好几个声音,有出拳时连带着肌肉和关节发出的声音,手与空气摩擦产生的轻微声响,对方被击中脸部后颚骨、牙齿发出的声音,口腔中混合着黏液产生的声响等等。”

“这么多!”

顾家辉咋舌,他万万没有想到普普通通的一拳会有这么多道道,顿时头大如钟。

“不止这些声音,有时候还应该根据拳脚招式的不同有各种变化,比如我这一拳是试探用的,打在对方身上的声音肯定会很轻,比如我这是重拳,打在对方身上就得变的激烈”

王小虎根据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一口气说出好几种不同的声音变化,这下顾家辉彻底的犯难了!

因为《叶问2》的武打场面远比《叶问1》还要复杂,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武术之间的切磋,还有中国武术和西洋拳击的火拼,拟声过程不仅复杂还得要更加精细。

一直没有说话的夏侯墨忽然道:“辉叔,我们录音组可是参加现场录音的,能不能把半成品画面中找出会发出声音的细节点,然后将这些声音放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